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

記威廷散文得獎


今天,威廷榮獲政大道南文學獎,散文首獎,威廷的雨景,寫得美極了。詩人啟余也榮獲新詩首獎,啟余的法蘭克福1932也寫得盪氣迴腸。照片中,左起第一個背對我們的,是威廷;第四個,是啟余。第二個臉部模糊的是S(因網路照片,故意選此,S勿怪。),第三個是玉杯。
我今年則因為論文太趕,而謝絕了一切文學獎活動。前兩天的書法比賽,也因為前一晚寫論文到清晨,又睡過頭,就沒去了。
到玉杯的書房,彷彿是才昨天的事。
這是玉杯的書房,「醉拍春衫惜舊香」,歲月底意象,在其中隱隱流動。小書屋的門櫺,一長列玉杯兒子幼時的繪畫,童言童語的筆調。用一張張的四開圖畫紙,相次銜接,框裱,懸掛在抬頭處。這是孤獨的證據。
孤獨是個認識論的概念,寂寞是個倫理學的概念。
念哲學念到發瘋時,便會如此將兩者清楚分類,癖,文人的癖。
與威廷伉儷吃完飯,我回到住處,又買了一杯咖啡,消磨夜晚。
「熱美式,VENTI。水少點。」
「先生,您的熱美式好囉,要封口嗎?」
「不必了。」
「謝謝您,歡迎再度光臨。」
夜如鉛筆,在書寫之中被磨短,磨亮。
回到住處,打開電腦,扭開音響,莫札特鋼琴協奏曲。朱子、陽明,古聖先賢還是羅列案上。
在吃飯時,我跟威廷說:「我終於能夠瞭解『物自身』了。」花去了大半天解釋,還是不滿意自己的說明,回到家的路上,又想了好幾遍。希望能夠在論文的最後一章,對「物自身」有一個簡單的交代。
今天的散文評審,劉克襄、阿盛、陳芳明。
劉克襄說:威廷的文字最老練,最有中國古代文人的風味,已經寫到了某一種「東西」,有寫到骨子裡.....這一點,劉克襄可謂與我英雄所見略同。
散文最重要的是「味道」,寫到骨子裡,劉克襄真是能夠瞭解散文的人。就我閱讀的經驗來說,周作人、許地山大概得之。

3 則留言:

  1. 我補充一下劉克襄講的「東西」,我今天本來想講,忘了。劉克襄所說的,中國文人的味道就是:中國水墨畫,古典詩底那種留白的意境,含蓄底美感。

    當然,這是我個人讀完威廷散文後的感想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也受不太了當代的散文,好像只是一些漂亮的東西堆疊起來,七彩寶塔啊......我覺得散文應該就要像是琦君、冰心、胡先生那樣,有種說不出的生命底蘊,可讓讀者遙相契合,大抵就是「味」沒錯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非常同意尹妹的說法。

    回覆刪除